理工女心声 | 从环境科学本科生到互联网产品经理

在这篇文章中,枣小姐详细的讲述了她从离开科研,到最终走向产品狗的曲折道路:“理学专业给我的严谨思维,双学位锻炼我开口说话的能力,跌跌撞撞所学到的一切……”,都给她的人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title

"俗语说,you are what you chose,我自己是一个活生生的案例。 通过回顾过往,我发现在做决策时,暴露了两个弱点: 1)在漫长的求学道路里,我并没有一个长远的目标; 2)我会因为一些不重要的挫折,而做出放弃的决策。"

文/ 枣小姐

总体来说,我是一个兴趣爱好特别特别广泛,且都还可以做得不错的人。所以,在面临人生重大选择的时候,无法通过最核心的目标,来确定适合的方向,建立正确的路径累积。我把这些写下来,是希望我的经验教训,能给学妹们一些启示。

第一选,报志愿

从高中毕业、报考大学开始说起吧。我想理想中的大学报考志愿的路径是这样:我想要学xx——预估的分数线——按专业排序——选青睐的大学。

而我的路径不是这样的。我的分数还是不错的,但是我并没有喜欢的专业;因为是理科生,觉得放弃学理挺浪费的,而且智商也过得去,应该继续。

我的第一志愿是生命科学,结果这个专业的分数线特别高,几乎等同于北大清华的分数线,于是落到第二志愿环境科学。按照我还仅剩的回忆,我之所以选择了这个,一是因为我爸妈都是从事林业,然后当时绿色环保也还挺火热,最后再加上热血青年有种改变世界的理念,也觉得有种莫名的使命感。

出人意料的是,第一天入学报到,院领导便传递了环境科学专业就业的严峻形势。这个专业有两个出路:1、转专业;2、出国。

第二选,转专业

在对于环境科学并没有坚定的热情的我,做出了第一次尝试:转专业。在第一学期后,提出了转新闻的申请。背景是,除了学理科出国外,我有三个职业偏好:画家,记者和律师。画画这件事,我在高中就已经将它定为成一个业余的爱好,所以pass。记者和律师的梦还在,我在大学也不遗余力的去尝试接近。然而,院里没有将我的申请递交到新闻院,转专业以失败告终。

得:现在看来,没成功转成新闻系也未必不是一件幸事,成功了会彻底失去了理科思维的培训,而且也不会有后来的折腾。

失:我的问题是,我竟然从来没有想到要去转生命科学院。它的师资力量,实验设备以及双语教学都是那么吸引,我竟然一点念头都没有动。可见,缺乏对一个专业的发自内心热情,会让你错失很多很好的机会。

第三选,交换生

第二学期,我接受了在环境学科继续进修的现实,又开始了第二次折腾:交换生申请。是来自香港大学的交换机会,由于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港剧迷,且通过看港剧都已经学会了粤语,港大对我来说相当吸引。很少有人知道这个信息,我的成绩又是硬杠杠的杵在那,本以为志在必得的事情,结果又以失败告终了,情况有些复杂就不赘述了。这出人意料的结果实在让我接受唔到啊。

有个自嘲叫什么来着,你会一直失意到30岁,然后,你就,习惯了。

得:这个交换生的消息是一个朋友告诉我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朋友真的是贵人。

失:深深反思后,我发现自己的一个逻辑漏洞。比如,我想通过学习环科出国,那么失去一个交换生的机会,并不影响这个目标。顶多只是在阅历和经验上,稍微不那么出彩一些。但是,情绪上的激动导致我对学院的不满已经移植到了我对专业的不满上了。我没有意识到学院师资力量、实验设备也并不影响继续研究,也有不少同学做实验然后出国了。如果我的目标是a,为什么我会因为b做不成,反而把a放弃了呢?

情绪不应该超过理智。

第四选,双学位

大二的时候,我已经开始了逃离路线,上了法学双学位。记得么,我还有一个律师梦。所以看到法律,我的眼睛又亮了。这个双学位一半课程经济,一半课程法律,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上了一个浓缩版的文科精华班。接踵而来的,是整个大学三年无周末,一周最多可以上57节课的紧凑安排。我也坚持下来了,两个专业成绩都很好,到大四获得了保研资格。

得:第一次脱离了理科的环境,结识了各种各样专业的同学,以后成为了相当好的朋友。也第一次看到了学术界的鄙视链——理科老师和文科老师互相鄙视。然后,是自己在思维和表达上有了巨大的突破。有个小故事,有次会计课,老师出了一道题,我自告奋勇的上台,写了两个字,借和贷,然后就再也没有然后了。依稀还听到老师说要鼓励大家像我这样,然后只好默默拍我肩膀,示意我下台。我甚至觉得,不上双学位,我可能还无法成为一个合格的产品狗。

失:在大学四年,一切环境科学的理论、实验我都在尽力的学着,但是处处碰壁,让我心中的兴趣却是一次一次的锐减。

第五选,毕业何去何从

我最终开启了终极的逃离路线,想跨专业保研,去边界研究院(注:中国边界研究院是武汉大学的一个学院,位于主校区,创立于2007年。该院学生以管理学、法学、商学为主。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教育部支持下设立的跨学科研究机构。),直接拿法学硕士。自己的小算盘是两年考过司司法考试,正式进入律师行业。无奈,院里不同意我保研到别的院系,还是失败告终。那个时候,一看到或听到环境两个字,都有一种莫名的狂躁。

然后,我面临三种选择:1、出国;2、工作;3、保研。

关于出国,若然对专业不喜欢其实已经是一个很大的心理障碍,更加上家里在精神上和经济上也并不是支持,所以需要放弃。此时,雅思和托福都有有效成绩,这是我最后离科研最近的一次了。家里对我的期望,就是结婚做家务,然后常回家看看,并不希望我有多大出息。

关于工作,其实并没有想好如何就业,毕竟是一个纯理科的专业,没有很好的出路。

我最后只好接受保研,开始了2年的环境科学的研究生生活。但我已把它当作工作前的缓冲期,开始了找工作前的各种实习。家教、写彩铃、报社记者、专职撰稿人、产品汪。

得:我很充分的利用了2年的时间,尝试了各类的实习。特别是实习过记者后,有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反观互联网,在切切实实的在make a difference。这个行业让我感到,这是一个焕然一新的契机。

失:其实在这个阶段,我勇气的缺失,又让我损失了另一个机会。虽然不能成为一个法学硕士,但是,我其实可以去律所实习,考法学的研究生,如果我真的想成为一个律师的话。有时候,回想一下一路走来,才知道,自己真的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今天

如今,我做了4年的产品狗,跟原有的专业已经完全不搭边了。它需要了解市场,分析原因,然后设计方案解决,然后得到反馈。做产品狗,切切实实感受到互联网对世界的潜移默化的改变,真的能够产生巨大的满足感。互联网的透明、开放和分享确实打动了我;反观念书时,教学规章制度极其封闭,信息极其闭塞。

虽是这样说,我坎坷的求学经历对我的个人成长其实有着极大的帮助,理学专业给到我的严谨思维,双学位锻炼我的开口说话的提升(以前是真真实实的nerd),我所跌跌撞撞所学到的一切,都可以应用在产品这个岗位上。在这过程中,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如果重来一次,可能历史也还是会重演。而现在,我与科学的联系,也得益于乐于分享的互联网app:daily curiosity和coursera,让我继续学习我所感兴趣的任何东西。

P.S.

此文在周末我就开写了,从一开始的踌躇满志,居然写到一半,泄了气,竟然再也没法继续。自己的经历虽然丰富,却并没有一个由始至终都坚定的目标。

我是在毕业了一段时间之后,才发现了自己对脑神经科学是有着跟别的不太一样的兴趣。这个“不一样”体现在,它确实跟我的工作有一些联系,然后我会在闲暇看一些这类的书(包括英文),然后关注相关信息,这些不大但持续的付出,给我有很大的愉悦感。在互联网的术语里,它带给了我“wow”的体验。

我偶尔也会想,如果这份喜欢早一点确定,结果是否会大不一样?如果从始至终都了解自己热爱的事业,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作者简介

枣小姐,湖南人,武汉大学环境工程硕士,现为阿里产品经理。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枣小姐的投稿,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枣乐子(wechat ID: sugargar0320,“本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看万张碟,蹭万顿饭’的理念,分享一切与产品相关的观点”),版权及其他合法权利均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任何媒体或网站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文。寻求授权请联系: contact@stemgirlschina.com